发布日期:2025-08-10 21:02 点击次数:68
印军赶超解放军股票杠杆交易平台,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印度高官的“贷款赢学”,真心把我给震撼到了。
“再过22年,也就是2047年,我们印度或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届时印度的军费开支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1.9%的水平,那么印军的预算规模将从目前的770亿美元增加至大约6080亿美元。印军也将一举超越解放军,成为全球事务中的主导性力量。”
正在印度理工学院发表演讲的多瓦尔
我在开头这里给大家复述的这段话,出自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Doval)之口。最近,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举行了第62届毕业典礼,多瓦尔作为贵宾,受邀参加了典礼,并发表了演讲。在演讲中,多瓦尔充分发挥了印度人的传统艺能,口若悬河,一下子就把脑洞给开到了一代人以后,对印度2047年(独立100周年)的发展前景做出了极为大胆的预测。
多瓦尔认为,2047年,届时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比现在增长8倍,达到32万亿美元。印度的人均收入将从目前的2500美元提升至2.2万美元,一跃而跻身中等发达国家之列。
展开剩余86%此外,多瓦尔还表示,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人口和全球最雄厚的“人口红利”储备。22年后,印度将拥有大约11亿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全球劳动力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些印度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具备多领域的高技能。同时,印度的中产阶级规模也将显著扩大。到了2047年,印度在人口优化、文明建设及精神力量等方面的构筑都将取得显著进步,而这必将为印度国家实力的新维度增添光彩。”
在给印度大搞“贷款赢学”的同时,多瓦尔还不忘在演讲中揶揄了一嘴我们,他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经过一代人的大浪淘沙之后,2047年,中国的适龄劳动力规模将缩减至当前规模的23%。”言外之意就是中国会被老龄化和少子化给“揍趴下”,而印度则将凭借雄厚的“人口红利”储备,实现对华“不战而胜”。
谈到中印两国在技术发展方面的差异,多瓦尔以5G技术为例,强调了印度“强劲”的对华追赶能力。他说,中国用了12年时间、投入了3000亿美元才研发出了5G技术,而印度仅用时两年半就搞出了具有印度特色的“本土替代方案”。这“充分说明”印度在技术领域的发展后劲是很足的,完全可以凭借更少的投入而获得比中国更高的产出比,这为印度日后实现对华弯道超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于军事建设,多瓦尔在这一块是最乐观的,他预计印度只需要一代人时间,至多到2047年前后,印军就有望赶上乃至超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力量”。因为那时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膨胀到了32万亿美元,所以仅需支出1.9%的国防预算,印军的军费规模就能达到大约608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约2350亿美元)的两倍多,印度国防预算的8倍多,仅次于美国。
按照多瓦尔的设想,如果他开的这个脑洞实现了,那么届时印军就将有望一举超越解放,一跃而成为全球事务中的“主导性力量”。
虽然多瓦尔想得都挺美的,但应当强调的是,上面提到的所有美好愿景,目前仍然都只停留在他大脑皮层的褶皱之中。别看这老小子吹得天花乱坠,这又是印度国内生产总值32万亿美元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又是印军一举超越解放军成为全球主导力量,这些言论说穿了,跟保险销售或电诈分子忽悠你上套的那些话术其实也没啥本质区别,都是某种“贷款赢学”而已。
唯一不同的是,保险销售或电诈分子的“贷款赢学”只能忽悠你一个,而多瓦尔的“贷款赢学”忽悠的却是印度理工学院的整整一届毕业生。他在演讲中称,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这届毕业生是“近千年来最幸运的一届”,因为他们生活在莫迪领导下的、欣欣向荣的印度。“想当年,印度在刚独立(1947年)时,国内生产总值有仅200亿美元,近8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发生过严重的饥荒。而如今,印度已然今非昔比,印度理工学院也有4.8万余名校友在印度的各个领域担任栋梁之材。”
这一切要归于谁呢?那自然是亲爱的莫迪总理了嘛。
为什么多瓦尔要如此煞费苦心地给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上“贷款赢学”的情绪价值呢?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印度最好的理工科大学,素有“印度的清华”或“印度的麻省理工”之称。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在印度算最好,但在亚洲和世界上也就那样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难考的高等学府,其享有的政府教育拨款也是全印所有大学之中最高的,没有之一。考进印度理工学院是每一个印度学生的终极梦想,但凡能够踏进印度理工学院的校门,你的种姓就默认自动进入到了印度的权贵阶级。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天生就自带一股藐视世界万物的傲气。2005年,我国总理在出访印度期间,曾经到过印度理工学院发表演讲,并与当时的印度理工学院学生进行了互动。据说,在互动过程中,曾有一位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很不错,请问依您之见,您认为中国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现像印度理工学院这么优秀的大学呢?”
这个说法在2005年至2010年前后的中国互联网上曾经火热一时,其热度堪比“孟买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赶上了”。那时正巧赶上第一代“印吹言论”风靡中国网络,各种“印度即将超越中国”“中国应该向印度学习”,抑或诸如此类的奇谈怪论在舆论场上大行其道,其中就包括中国的高校建设应该向印度看齐这种匪夷所思之言。
印吹这种奇行种不是今天才冒出来的,很多年前就有了
2011年,《南方周末》的作者黄永明曾经撰写过一篇题叫《政府只是把它建了起来,然后就撒手不管了》的奇文,字里行里的溢美之词和吹捧之气,简直都快把印度政府和印度理工学院给抬到天上去了。在黄永明的笔下,印度理工学院不仅拳打清华、脚踢北大,甚至就连麻省理工也不放在眼里。
现在一晃眼14年过去了,印度理工学院依然是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的综合国力相比当年也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都是相对印度自己而言的,如果横向对比同时期的中国,那无论是印度理工学院也好,印度这个国家也罢,印度不仅没能实现对中国的反超,两国的综合差距反而是越来越大了。
印度人一说到“国产技术替代方案”,我就忍不住想起那个著名的“牛粪芯片”
从2005年到2025年,印度上一代人花了一代人时间也没能缩小的中印差距,从2025年到2047年,印度下一代人再花一代人时间,难道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吗?
其他指标姑且不论,单单说国内生产总值这块。印度工业联合会主席拉吉夫·梅马尼算了一笔账:要想在2047年前后将国内生产总值膨胀到32万亿美元,印度就需要将年均10%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直维持下去,连续维持22年。
很显然,印度是想用一代人的时间来全面复制我们过去40多年的发展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中国的全面超越。
如此惊人的增长指标,在历史上有且仅有一个国家曾经实现过。但即便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这么迅猛了,时至今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刚破18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才刚破1.25万美元大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都不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再给中国一代人时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2.2万美元大关。
但是以多瓦尔为代表的这帮印度政客,人家就有这个自信。人家不光自己有这个自信,而且还要将这种自信植入到印度新一代年轻人中的佼佼者的脑子里去。
说穿了,多瓦尔那一套“贷款赢学”,本质上还是在用未来的画饼掩盖当下的困境。印度人要是真以为光靠喊几句“2047年超越中国”的口号就能让11亿劳动力自动变成高技能人才,让6080亿美元军费凭空落地,那未免把国家发展当成了街头算命。这种用唯心主义泡沫吹出来的“强国梦”,吹得越大,破得越快。
“贷款赢学”救不了印度,一个只活在唯心主义幻想里的国家是没有出息的。中印两国的差距不会因为某个印度政客的一番互吹乱侃就自然缩短了,印度人要是继续抱着“我要靠念经把中国念死”的执念来建设国家,那么往后22年股票杠杆交易平台,两国的差距恐怕还会变得越来越大。
发布于:海南省